北京的四季,夏日酷热,冬天燥冷,春意盎然,却往往间伴沙尘,唯有秋气,最是让人舒爽。尤其初秋,蝉声渐默,草色渐淡未稀,犹复生机。温度呢,亦是恰到好处,最适户外出游的时机,走在街上,行人衣着,长短皆宜。
《黄帝内经》认为秋三月,应该“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清肺气,无外其志,方是养生之道。我却往往到次时节,外志渐浓,运动量渐多,体重亦渐轻,有点逆势而动的意味。心想着户外运动,可以呼吸清爽的秋气,也算是清新肺气,不太违背养生之道,心理暗示,聊以自慰,颇有点《世说新语》中晋明帝养生之论的意味。
这个时节,当真可以驻足欣赏北京的神色,当然要记着避着人群,清净欣赏,才有意趣。北京的景色,自然人文,泾渭分明,二环以内,三环四环,五环以外,甚至东城西城,霄壤之别。对于二环内的景色,尤其喜欢,毕竟胡同文化,是老北京文化的特色,自己也更喜欢人文,可以与自己喜欢的历史结合。徜徉于胡同间,掺杂着想象,总有些百年前北洋时期北平的影子。记得昔日上学期间,每年的这个时节,刚刚开学,课业不忙,周末闲暇之余,总喜欢一个人出校门,从积水潭、德胜门出发,沿着新街口一路向南,就这么酣走,兴之所至,甚至能到天安门......
最近的中午,渐渐不去健身房跑步,近水楼台,总是骑上后备箱中尘放的小布,穿过二环路,在鼓楼骑行一番,算是午休。鼓楼附近,算是一个京景的精华所在,景点很多,南锣鼓巷、后海、什刹海,再远点的雍和宫,都算是打卡的盛地,只是中午时候,人数适宜,如近日秋气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骑行在在这片区域,不必太快,甚至每间隔几十米,都会停下来,驻足良久,寻常巷陌之处,再不起眼的地方,仔细观察,总有发现,或历史遗迹,或名人故居,加以历史知识的脑补,穿越回十年前,甚至百年前,想着彼时发生的故事,神交古人,心有所得。
有时也会提前于网上查查特定的故旧,比如宋庆龄的故居、冯国璋的宅邸等,并不特别出名,甚至还有些地址的争议,自己实地实证一番,别有趣味。亦如北大的红楼,以前写文章什么的,对于很多景色,都是凭空想象,记得以前写过一首诗:
一世风云一叶舟,百年烟雨任东流。
向时嘉兴游船会,今夜南湖化蝶游。
问道寻真德与赛,燎原星火赵家楼。
先贤砥砺望吾辈,射虎还须少仲谋。
题目是《梦游南湖》,一个“梦”字自是说明自是说明自己没有去过嘉兴、游过南湖,全凭想象。诗中也有旧日红楼的印象,百年前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影子。想象中固执认为红楼就算不在燕园,也应该在圆明园附近,恍然发现,真实的红楼,其实就在不远处景山的旁边,打破了固有思维之定式。这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一个例证,知行合一的重要。有时候,打破自己固有的偏见,哪怕是不足道的微末,细细想来,也是一种乐趣。
这一周,体重竟然掉了不少,疑惑压力太大,还是运动使然,后来发现只是体重秤未平稳所致,算是插曲。倒是趁着这秋气,缓缓的骑行,在这期间,颇能享受这人生路上的风景,轻松的释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