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月天的演唱会,我十年前就听过。
那是在纽约附近的大西洋城,相较于里面五光十色的赌台,赌城内餐厅丰富的自助更是吸引我这个吃货。那时候还是个穷学生,买的只能是次一档的外场票,全程听下来,就像个大型KTV现场,气氛很好,录了像也录了音,但是回去放来听,满耳都是自己的声音,想看清台上的五人,也只是模糊的身影,只能借助身后的大屏,至于假唱什么的,当真是听不清,也看不清。
然而,阿信的嗓音,五迷都知道,跑调走音是常态,过于完美的嗓音,现场又活蹦乱跳的,不是录音又能是什么呢?
记得那场演唱会的第二天,五月天在YouTube上又加了一场线上演唱会,唱的歌单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最后一首压轴的歌,以大陆学生为主的演唱会,是《温柔》,而YouTube上,则是《憨人》,两首歌我都很喜欢,都会唱,区别在于,一首是国语,一首是台语。记得两场演唱会上阿信总是发表感慨,描述自己时总是形容其是来自遥远太平洋上一座小岛的一支小小乐队,玛莎总是飙上一段乱入的台语,跟国内演唱会有些不同吗,当时总觉得怪怪的。后来不久,台湾发生了“太阳花学运”,反服贸,看了脸书五月天的表现,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而这些在国内的媒体却鲜见报道,只能说当时亚洲第一天团的能量,很大。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现场听过五月天的演唱会。
渐渐,我想明白了,我喜欢的可能并不是五月天这个乐队,而只是他们的歌和歌词,这些歌只是唱出了我们这些人的青春,自由爱情的渴望,冲动和努力,以及面对挫折时的倔强,这些歌能够很好贴合脑海中生活故事中的自己,粉饰雕琢,契合罢了。本质上,五月天唱的是一种人生状态—小确幸,比如《一颗苹果》中的歌词:总要有一首我的歌,大声唱过,再看天地辽阔,活着不多不少,幸福刚好够用,活着其实很好,再吃一颗苹果......这种类型的歌,初听来,有点兴奋剂的感觉,催人奋进,热爱生活,哪怕不怎么顺遂,但是听久了就有些像成功学,生出一丝虚伪的气息。毕竟,真实的的生活,需要真实的拼搏和奋斗,成功亦或失败,不一而足,不需要理由。而一支摇滚乐队,也不会以这些为主题,毕竟距离Peace&Love太远。也许,五月天澄清自己没有假唱,就和他们宣传自己是一支摇滚乐队一样,掩耳盗铃罢了。
至于,假唱,半开麦什么的,也算是公开现象了,有的还不允许真唱,比如春晚,但是一个歌手,乐队,在商演,不应该。十年后的五月天,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火了,这一代人,已经不是当初于现场点亮手机当荧光棒的那一批人了,皇帝的新装,终有脱下的那天。正应了那句俗不可耐的话:你可以在同一时间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骗同一个人,但是你不可能在所有时间骗所有人。
那些喜欢五月天的人,终有一天会发现,相较于乐队,你喜欢的,仅仅是那种种调调,生活和青春。只是,不要雕饰得过于虚伪,仅仅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好。
二
然而,无论与否,并不阻碍我喜欢五月天的歌和歌词。阿信嗓子不完美,并不妨碍一些真唱的现场,比如《温柔》、《候鸟》,相较于唱片音调,别有深情,另一种感觉。
同样,无论与否,于我自己,假唱什么的,更是有点多此一举。
原公司业余生活十分丰富,尤其年底,活动极多,平时积累的琴棋书画技能,全部都能派上用场。记得去年这个时候,关于唱歌,就大大小小举行了不少比赛和年会,所里的、集团的、公司的,前前后后正式唱了五场,还表演了一场乐器,场场内容都不一样,其中三场是比赛,五十多人的比赛,最终排在十几,自然都是真唱。排名真实体现唱功,唱歌从来不是自己的特长,更像是短板,不足之处也是简单粗暴,和阿信一样,高音上不去,别说是e6,e5都困难,唱足五拍就已经头晕眼花了。但又有什么呢,主打一个真实,唱得好不去当歌手,而是做着和歌手八竿子打不着的技术工作,就当真是小丑了。
所以说,有些事,做了,就勇敢去做,自己的长处,本就不在于此,就算没做好,也不丢人。
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倒颇为符合五月天歌词的吟唱。只是要做到知行合一,不矫饰虚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