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这首《西江月》经常被拿来做评书和相声单口的定场诗,算是脍炙人口,反而让人们忽略了作者的姓名。其中的词句,其中“英雄五伯”有做“七雄五霸”的,有做“五霸七雄”的,“秦汉”有做“顷刻”的,“说甚”有直白成“说什么”的,种种说书流传的通俗化讹误及变体,不一而足。倒是于词来说,杨慎的原词格律平整,词语通顺,合于平仄,不负才子之名。同样。被说书市井化后,更易于传播,并不相悖。
这首词和“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临江仙》,皆出自《廿一史弹词》,关于这部著作,我曾写过一篇笔记。相较于《临江仙》,这首词更是接地气一些,凡有井水处,皆能琅琅上口,不像《临江仙》,置于三国卷首,仿佛只有深沉的男低音才能唱诵。有趣的是,在《廿一史弹词》中,《临江仙》是“说秦汉”段落的卷首词,描写的是象棋盘上的楚汉争霸,刘项之争,反倒是这首《西江月》,恰是“说三分两晋”中的内容,描写的是三国鼎足,兼带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纷争与苦难。而今,两首词于现代人的理解,描写的历史年代,颇有些互换的意味,值得玩味。
于我,踯躅的是“功名夏后商周”中的“后”字,世人理解,后的意思,自是后面,后来的意思,这样词意通俗自然,自有渔樵话历之感。然而我总觉得对于首句此处突加一个动词,并不对仗,名词“皇”对不上动词“后”。毕竟《廿一史弹词》并不是一个通俗作品,杨状元不会如此草率。
这让我想到了《史记》中的记述,李斯劝秦始皇称帝奏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而秦始皇突发奇想:“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于是,才有了皇帝这个名词,始皇帝之前,最高统治者,夏称后,如后羿,商称帝,如帝辛,周天子至战国,皆称王,像是战国后期,齐湣王和秦昭王互称东帝、西帝,都算是僭越了。如此,“夏后商周”中的夏后,便是这个意思吧,如此,于形式上,亦工整了。
然而,毕竟还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固守己见者认为“夏后商周”是夏后面连同商周,求同存异,同样无可厚非。诗词如此,其他的人和事亦如是,不必较真。然而,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后字的正体写法,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字,做后来意思,只写作“後”,而“后”,在夏以来便是最高统治者的意思,逐步演变到君主的正妻,由阳至阴而已,本意未变。于是便简单了,我网上查了查古籍的影印,“夏后商周”的“后”只写做后,未有其他。于是,这个问题于我,便再无困惑了。
其实,工作上、生活上并不必迷信所谓某些领域的专家,就像我阅读很多红学会红学专家的论文,很多甚至可笑之极,谬误千里,跟《红楼梦》之间隔了十个《金瓶梅》。而今年代,AI、GPT的发展,不久前专家的言论,更是笑柄。
多思考、多学习,不仅是思想上的充实,更是精神上的愉悦,了然不惑,是为思想之自由,不必顾忌所谓专家脸面。于此自由,你自然有资格思考任何事,于任何领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