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濛的小站

  • 首页
  • Blog
    • 足球,终生为蓝
    • 随笔,记录点滴
    • 杂谈,感悟人生
    • 诗馀,品味生活
    • 围棋,坐隐棋枰
    • 影评,读书笔记
    • 杂烩,林林总总
    • 编程,码工细语
  • CBD围棋&双象俱乐部
沂濛的小站
  1. 首页
  2. 围棋,坐隐棋枰
  3. 正文

对AlphaGo首局胜利的一点感受

9 3 月, 2016 620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李世石又输了,执黑186手中盘负,这一次不是倒在柯洁面前,而是倒在了GoogleAI程序的身边。这一次,他代表的不是韩国,也不是八零后,而是人类......

      说实话,虽然赛前对AlphaGo充满了期待,但真的没想到李世石会输棋,对于这个比赛结果还是着实有些大跌眼镜。从表面上看,可能是由于李世石自己的一次松懈导致了后半盘的逆转,然而AlphaGo朴实无华而又精准的算路,确实使石头显得颓废异常。也许,李世石的首局失败尚属偶然,可对于多数人,看到的不是曾经的飞禽岛不败少年输给了佐为般神秘的AlphaGo,而是人类最后一座聊以自慰的象征最高智慧的深高壁垒,被计算机无情攻破。

      昨天的一席话,一语成谶:明天是一个顶重要的日子,于我,于围棋,计算机,甚至于整个人类,说不好还会永载史册,至少也应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己的棋力不高,没有什么高深见解,只想说说对于居中几个细节的感受:

      图一:对于李世石“中国流”的变招,白棋面对黑棋的二间高夹,下出的招数是局部亏损的下托。于我而言,在我学棋的时候,面对二间高夹,百分之九十的选择只有两个:大飞和外靠。气势而言,“步步惊心”的妖刀定式可能是我不假思索的选择,而我遇到下托的对手,亦往往是那种棋力稍低的低段棋手,所以对于这手棋常常嗤之以鼻。然而今天看到AlphaGo的这着“示弱”的棋,不知是李世石布局变招取得了成功,还是AlphaGo通过计算中对于此局面定式的独特新解,但总觉朴实的单跳才应是此局面的正解。

      图二:此时的局面应该说是李世石占优,对于黑棋左下角的挂角,AlphaGo的白棋异常冷静,选择的居然是稳健的补棋,吃住中间二子。这看似漫不经心的“缓手”,在后面进程中被证明是极大的一手,事后诸葛亮,如果相信这是AlphaGo已经预料好的局势判断,这手棋被称为是胜招亦不为过。这手棋让我对GoogleAI关于局势判断的算法真是刮目相看。这波澜不惊的一招,像极了全盛时期不动如山的李昌镐!

      图三:白棋的这步断,是一个盲点,或者是一个失招,可能我下一辈子棋也不会想到围棋可以这么下,至于这么下的效果如何我不清楚,但这步棋的意义,恰恰说明了计算机算路的精准和独特,大大不同于人类已经固化的思维定式。

      图四:犀利的打入,从棋局内容上看,是目数发生逆转的开始,虽然是右下角白棋的活净是奠定最后胜局的宣言,但在我看来,从这步打入开始到右下一气呵成的招数应该是AlphaGo早已计算好的结果。AI的局部算路确实朴实精准,人类难以企及。此时,李世石代表的人类,败局已定......

      身为程序员+围棋爱好者真不知道改高兴、忧虑还是恐惧,自己研究生时修过AI的课程,对于AI的搜索方法也有些研究,之前本科时,面对自己学校号称全国“首屈一指”的计算机围棋研究所,种种可笑和不作为,对于围棋AI的发展,本来并不乐观。但是今天从这盘棋高质量的内容来看,平心而论,棋局的输赢都已不再重要,甚至之后的那四盘棋。AlphaGo作为ArtificialIntelligence的学习能力和速度着实惊人,仅仅从去年十月到现在五个月的时间,从之前可能被授二子还力到今天惊艳的获胜不从心棋力的飞跃,让人莫名想到这种几何级增长的恐怖速度,会不会成为互联网世界的一种蝴蝶效应。还是霍金那句话:AI很可能成为我们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在人们还在没心没肺地讨论柯杰能否捍卫人类最后的荣誉之时,我在思考二十一世纪的AI对比二十世纪的原子弹,到底哪样是诸神遗留人间的潘多拉魔盒?

      可能有人会说我过分杞人忧天,还记得人们强行附会于比尔盖茨二十多年前的一句笑话:人类不需要超过640K的内存。这不是盖茨的悲哀,而仅仅是绝大多数人的短视和无知。当而今还有些人还是在肆无忌惮的嘲笑机器永远不可能具有真正人类思维的时候,于我看来,这样的行为就像是几个穿越过来的古人在嘲笑手机只是骗人的砖头一样。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不会过多久,AI很可能是其最闪亮耀眼的高潮,而高潮之后,是笔直而前的阳光大道,还是黑暗无比、万劫不复的巨大深渊,只能留待后人评说吧 。

     对于AI,今后是要读作爱,还是哀呢?这真的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唉......

标签: AlphaGo
最后更新:14 5 月, 2022

沂濛

爱好广泛的纽约小文艺

打赏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您需要 登录 之后才可以评论
归档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1 月
  • 2024 年 12 月
  • 2024 年 11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8 月
  • 2024 年 7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4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2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8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4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2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 2022 年 8 月
  • 2022 年 6 月
  •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3 月
  • 2021 年 12 月
  • 2021 年 10 月
  • 2021 年 9 月
  • 2021 年 8 月
  • 2021 年 7 月
  • 2021 年 6 月
  • 2021 年 5 月
  • 2021 年 3 月
  • 2021 年 2 月
  • 2021 年 1 月
  • 2020 年 12 月
  • 2020 年 11 月
  • 2020 年 8 月
  • 2020 年 7 月
  • 2019 年 12 月
  • 2018 年 12 月
  • 2018 年 9 月
  • 2018 年 8 月
  • 2018 年 7 月
  • 2018 年 5 月
  • 2018 年 3 月
  • 2018 年 1 月
  • 2017 年 12 月
  • 2017 年 7 月
  • 2017 年 5 月
  • 2017 年 2 月
  • 2016 年 11 月
  • 2016 年 10 月
  • 2016 年 9 月
  • 2016 年 5 月
  • 2016 年 4 月
  • 2016 年 3 月
  • 2016 年 2 月
  • 2016 年 1 月
  • 2015 年 12 月
  • 2015 年 10 月
  • 2015 年 9 月
  • 2015 年 8 月
  • 2015 年 7 月
  • 2015 年 6 月
  • 2014 年 12 月
  • 2014 年 11 月
  • 2014 年 10 月
  • 2014 年 9 月
  • 2014 年 5 月
  • 2014 年 4 月
  • 2013 年 1 月
  • 2012 年 11 月
  • 2012 年 9 月
  • 2012 年 7 月
  • 2012 年 5 月
  • 2012 年 4 月
  • 2012 年 3 月
  • 2012 年 2 月
  • 2011 年 11 月
  • 2011 年 8 月
  • 2011 年 3 月
  • 2011 年 2 月
  • 2011 年 1 月
  • 2010 年 12 月
  • 2010 年 10 月
  • 2010 年 9 月
  • 2010 年 8 月
  • 2010 年 7 月
  • 2010 年 6 月
  • 2010 年 3 月
  • 2010 年 1 月
  • 2009 年 12 月
  • 2009 年 9 月
  • 2009 年 8 月
  • 2009 年 7 月
  • 2009 年 6 月
  • 2009 年 5 月
  • 2009 年 4 月
  • 2009 年 2 月
  • 2009 年 1 月
  • 2008 年 11 月
  • 2008 年 10 月
  • 2007 年 7 月
  • 2007 年 6 月
  • 2007 年 5 月
  • 2007 年 4 月
  • 2007 年 3 月
  • 2007 年 2 月
  • 2007 年 1 月
  • 2006 年 12 月
  • 2006 年 11 月
  • 2006 年 10 月
分类
  • 围棋,坐隐棋枰
  • 影评,读书笔记
  • 杂烩,林林总总
  • 杂谈,感悟人生
  • 编程,码工细语
  • 诗馀,品味生活
  • 足球,终生为蓝
  • 随笔,记录点滴

COPYRIGHT © 2025 沂濛 版权所有

All Designed By Yimeng Lu

京ICP备2022015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