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很抱歉,出乎意料,这次的主题依然不是拜仁,而是大巴黎。
之所以谈论Pairs Saint-Germain,是因为几天之后蓝军会来到美国参加季前的系列热身赛,而其中的对手之一,就是PSG。为了配合蓝军的行迹,所以就选择了这个相对比较轻松的话题。
谈到蓝军和PSG在正式欧战赛场上的交锋数据,仅仅只有可怜的六场,单薄的数据不能客观反应两队的实力,而蓝军两胜三平一负的战绩本身也并不值得骄傲。然而这六场比赛中的四场,恰恰是两队在前两个赛季欧冠赛场上你死我活的主客场决战。连续两个赛季相遇亦是缘分,这两次直接交锋内容跌宕起伏,若是健谈的蓝军球迷,足可以此为谈资,聊上半天。可以这样说,蓝军VS巴黎,虽然赶不上对阵巴萨的那次“斯坦福桥惨案”和“诺坎普复仇”来得凄惨和畅快,却也可以算得上穆帅回归斯坦福桥后的一次执教高潮和低谷,颇具代表。俩队的关系也从去过去的陌生而友好,变成了现在的火药味盎然。
去年的欧冠四分之一决赛,首回合的王子公园球场,终场前帕斯托雷连过两人,攻破了切赫的十指关,将比赛最终定格在了3-1,蓝军就这样将历史上的首败拱手献给PSG,至于那一个进球实在太伤士气,令人沮丧挫败,印象中那是第一次对蓝军失去了信心,竟然忍不住发了一条状态:“切尔西第一回合就基本宣告淘汰了,缺乏霸气。”感觉这是我至今身为蓝军球迷的一次污点,竟然对蓝军在逆境中厚积薄发的铁血精神产生了怀疑,但直到现在,我仍宁愿用这个污点来积攒人品,在心理上“换取”蓝军的胜利。之后,回到斯坦福桥,卧薪尝胆的蓝军以一个干净漂亮的2-0打破了圣日耳曼人的美梦,向这个艰难重走蓝军昔日豪门长征之路的蹉跎行者宣告,要成为真正的豪门,靠得不仅仅是雄厚的资金,还需要实力和经验积累起来的底蕴。这次酣胜,个人认为堪比蓝军11-12赛季欧冠夺冠之路上十六强战面对那不勒斯的惊天逆转,同样经典。
一别西风又一年,蓝军的宠儿大卫路易斯转会去了PSG,破了后卫身价的记录,也造就了蓝军转会史上的经典。上赛季的欧冠八分之一决赛,由于个人工作较忙,无暇观看。虽然蓝军签运不佳,早早抽中了小组第二级别中最强的球队,命运般再次遇到了PSG。但是穆帅赛前的强势发言,意气风发,使蓝军球迷相信,蓝军进入八强只是时间问题,球迷关注的只是魔力鸟如何从自己多次止步半决赛的噩梦中惊醒,带领蓝军拿到双冠,如是而已。然而,足球就是这么奇妙,造化弄人。次回合蓝军在主场面对只有十人,缩成大巴的大巴黎,竟保守得一筹莫展,最终被2-2逼平,以最微弱的客场进球劣势提前结束了欧冠征程。我错过了这场比赛,因而无法主观分析推断蓝军失败的原因。但是于我,不可忽略的一个遗憾,原本忙中偷闲,计划从欧冠半决赛取巧看起的我竟无形中错了蓝军的欧冠谢幕战。
蓝眼看巴黎,其实依然反观的是蓝军。谁都不能否认蓝军的实力高于PSG,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蓝军在一场比赛中一定能百分百战胜PSG,这就是足球,亦是足球的精彩之处。同样,上句话中的PSG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编程语言中的变量,它的值也可以重新赋值为很多其他球队。诚然,蓝军可以赢下很多激荡人心的比赛,这些比赛也占据了蓝军历史总战绩的大多数,然而对于很多蓝军球迷,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可能不是这些骄傲的胜利,甚至不是2012年的安联夺冠,因为这些愉快的记忆断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华的老去,逐渐微末。多年以后,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那些弥足珍贵的遗憾和伤悲:加西亚的诡异幽灵球、莫斯科的冰冷雨夜、斯坦福桥的莫名惨案以及克拉滕伯格令人愤怒的误判,等等等等,就像巴乔世界杯落寞的身影,经过时间的洗刷,磨去了胜负的印记,其价值超越了放在陈列室的一座座奖杯,被一代又一代的蓝军球迷不断提及和传延。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吧,只有像俄狄浦斯般希腊悲剧式的美,才会像佳酿一样随着时间漫延而更显醇味。
然而,无论如何我不会再喜欢其他球队,因为我早已深深爱上一支球队,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无论她将来是好是坏,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而她的名字,叫Chelsea。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至少十年来,蓝军在欧冠赛场上,仅有的两次委身止步十六强,或是更差战绩,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收获的不是嘲笑和奚落,而是久违多年的英超冠军或从未尝鲜的欧罗巴奖杯。

二
之所以这次的主题是PSG,还有一个原因:蓝军又来到了美国,对阵巴萨,还有巴黎。
说来惭愧,不像切尔西吧吧友Echo紫陌童鞋那样每个赛季都能去现场观看蓝军的比赛,并能为球迷奉献精彩的现场观感札记。身为蓝军球迷的我,从未去过西伦敦的斯坦福桥,目前为止去现场观看过的蓝军比赛,也仅仅只有一次而已。
三年前的夏天,注定是蓝军载入史册的一个时段,亦是我人生的重要一篇。那年的Yankee Studio,注定成为我的福地——就在几天前,我刚刚在这里参加了NYU的毕业典礼,告别了青涩的学生时代,而就在短短的十几天后,我再次来到这里,观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切尔西的现场比赛,当时那场比赛的对手,正是PSG。
从NYU的紫到切尔西的蓝,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却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一个小时段。
还记得那天比赛前,在曼哈顿SOHO的街道上碰到一位PSG的法国球迷,双方各自穿着主队的球衣,没有剑拔弩张,我和他只是相互问好,预祝比赛顺利精彩,最后约定去现场观看。时过境迁,关于那场比赛的内容,早已模糊,就像那场比赛为蓝军取得唯一进球的“小卡卡”皮亚松,既熟悉又显得陌生,只有在平静休暇之余,才会偶然记起,或感温馨,或叹唏嘘。
其实,那场比赛的内容和比分并不重要,那个夏天是蓝军神奇的一瞬,很高兴能在蓝军获得历史上第一个大耳朵杯后,到现场同蓝军及蓝军球迷一同庆祝这美妙的一刻。那天的Yankee Studio,是蓝色的海洋,虽然大巴黎的颜色也是蓝色,深蓝。但是可以肯定,那天的蓝色,是蓝军的蓝,真蓝。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蓝军球迷,来到现场为蓝军加油助威,其数量远超刚刚起步的PSG。自从那天之后,我确信,蓝军是拥有广泛球迷基础的真正底蕴豪门。
那场比赛也注定是温馨的,因为我不仅在自己的主队看到了想见的球员,近在咫尺,看到如此众多有着共同志向的蓝军球迷,而且在对方PSG的阵中,也看到了不少昔日蓝军老男孩的身影——刚刚离去的后卫阿莱士,教练席中臃肿可爱的安切洛蒂以及当时还在PSG学习教练技能的蓝军最伟大的后腰马克莱莱......
如今,关于那场比赛的回忆,都已变成相片,堆在灰尘像雪一般的角落,直到今天,蓝军再次来到美国,才再次被翻起,再次被回忆,同时夹杂的也包括自己的青春。
这次的蓝眼看客队,风格有些变了,就像我最近的笔风,变得有些“伤春”,伤逝的青春。亦如蓝军的球衣,胸前广告由传统的三星变为了如今的Yokohama,但依然如蓝。赛季前,以轻松的笔调,非专业的口吻,借PSG,蜻蜓点水,稍微写写自己的回忆,写写自己的蓝军。@沂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