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美多年,养成一个习惯,每年“911”这天,都会去到哈迪逊河畔的一个小港口,参加那里举行的悼念活动。
中秋傍晚,天气微凉,河风轻吹。大家三五成群,慢慢聚集到港口处广场纪念碑旁,手持白烛,为逝者祈祷。站在港口的开阔处远眺,可以清晰望见新建成的World Trade Center高耸的身影,和十四年前一样屹立在风中,依旧是曼哈顿岛最高的建筑。天色渐暗,暮色已完全逝去,从双子塔发出的一道光柱直入星空,恍若通往天国的阶梯。伴随着苏格兰风笛悠扬的哀伤,没有华丽的仪式,没有做作的过场,只有人们真诚的祈祷和祝福,以及唱国歌时真心的自豪和骄傲。
依稀记得四年前,那里的高度仅有现在的一半,仿佛只有这道通天的光柱,孤寂地摄入星空。当时,初到美国乍见此景,震撼,曾经记下下面的文字:
"......
虽然已经过去了九年,但很明显人们并没有忘却心中的伤痛。然而,这种伤痛对于New Yorker来说并不是那种消极意义的徒劳伤悲,相反,它使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勇敢,勇敢地面对灾难和挫折。参加完了整个纪念仪式,我很震撼,我震撼这个国家人民的凝聚力,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不会仅仅因为一个World Trade Center而一蹶不振,因为人们早已在自己的心中建立了一个更加坚固的World Trade Center。我感觉到了差距,这是我们应该向美国主动学习的地方,学习本质,而不仅仅是学习形式。
站在Bay Ridge的码头极目远望,左侧遥远的天边一轮新月在薄云的衬托下散发出略带些许忧伤而又朦胧的月光,飘洒在静谧的Staten Island;右侧的Twin Tower遗址则在Manhattan的璀璨夜色下显得朝气蓬勃,一束明亮的灯光自信地射出,直入云霄;而在遥远的前方,若隐若现的,则是那座象征着自由、平等、理想的Statue Of Liberty。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哀悼日。
......"
现在,已是十三周年了。
在美期间,曾搬去国罗德岛,错过了一次。后来,搬回了纽约,离港口很近,只要有时间,都会参加这天的悼念活动。
国殇,国之殇,美国之殇。缅怀过去,缅怀历史,也许对逝者最大的感怀,就是不要忘记。
二
九月,今天,九一八,也是中国之殇。
我爱美国,更爱中国。
小时候,每到春秋两季的清明和今天,学校都会组织爱国主义教育,大规模的组织烈士陵园和抗战纪念博物馆的参观活动,核心和高潮往往是聆听市里、校里某位之名或不知名领导的长篇讲演,枯燥而古板。
偶然翻看小学为应付作业写的模版式的周记,有以下文字:
“......
今天天气眼光明媚,在这秋高气爽之际,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展览馆参观九一八历史展览。
......
经过导游的解说,我们参观了大量抗战的历史图片。我们被烈士的事迹所感动。心里默默宣誓,身为少先队员,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长大后为国家的建设贡献绵力!
......”
这是童年的记忆,为应付作业偷工取巧的记忆,却不是对国殇的记忆。
勿忘国耻,不是简简单单定期挂到嘴上的空洞,写在纸上的刻板,而应该是埋藏在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个信念,不因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淡漠、渐渐遗忘。
爱国,不是盲目排外的民族主义,不是好大铺张的形式主义,而是心中的一股脉脉的温情、真情。一个善于忘记的民族是可悲的,很庆幸,中国的将来不是。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三
今天,对于“泰西”之地的UK及苏格兰,虽不是国殇,然而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
最近热点很多,比较吸引我的,不是李娜退役,不是iphone6发售,也不是阿里巴巴纽交所上市,更不是姚某无聊的旧账,而正是苏格兰。
三百年前,那个鼓吹君权神授的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变摇身一变,成了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英伦三岛迎来的不仅仅是斯图亚特王朝的兴起,也标志着一个新的合二为一的不列颠王国的诞生。
然而,苏格兰于我实在太陌生,唯一感到亲切的,仅是Master毕业典礼上那一阵喧闹的风笛和那部《勇敢的心》。
要说苏格兰独立对中国有什么影响,除了使人对大英帝国、英联邦,联合王国,不列颠、英格兰、苏格兰等名词更加混淆外,无外乎也就是中国足球了:如果苏格兰独立,想来国足的世界排名很可能又要下降个一二名了。有人一定会说,哈哈,球盲,不懂别乱说,英格兰和苏格兰、威尔士的足协本来就是分开独立各自参赛的,怎么会对国足造成影响?额,我还真没乱说,苏格兰独立如果真的成功,对欧洲的影响将不止是经济,还有版图。比如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如果苏格兰成功,恐怕西班牙将要面对的只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公投和动乱的二选一的抉择了。其他如巴伐利亚、科西嘉、撒丁岛,不一而足。想想欧洲如果又多了这么多强队,国足要想在世界杯有所作为,就真的是“家祭无忘告乃翁”了。
当然,以上仅仅是玩笑话。在我看来,苏格兰不独立的可能性比独立更大。但是无论最后结果如何,英国和苏格兰都会赢得世界的尊重。因为人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人民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和归属,就像曾经的天鹅绒革命。
国家的民主,人民的自由,天赋人权。
曾几何时,《勇敢的心》中,William Wallace的事迹以及在最后临刑前的那一声嘶力竭的叫喊,震撼了所有人的心。
十年前还在高中,打着练听力的幌子,看了这部电影。片中苏格兰的口音对学习帮助不大,内心却莫名激动,于是写下了一首稚嫩的小诗:
不忍看到苏格兰儿女被奴役,
不希望沦为受压迫的奴隶,
你勇敢的站起,
面对你的人民,
晓以大义:
“儿女们,
要把所有的事做得有意义,
不要因自己成为奴隶而洋洋得意。
("of all the things to be done,
then never be fond of slavery,my son)
本可享受生活的安逸,
原可感受爱情的甜蜜,
但你偏热爱自由,
果断地将二者抛弃,
决战于斯特林(Strling)。
面对敌人,你英勇无比:
“你们也许会夺走我们的生命,但是
你们永远不能夺走我们自由的权利。
("You can take our lives,but
you’ll never take our freedom.)
你本想做一个平民,
和自己的孩子相互嬉戏,
但死亡偏偏选中了你,
面对死亡,你毫无畏惧:
“自——由——
每个人都会死,
但不是每个人活得都有意义。
("Everyone dies,not everyone really lives.)
现在结果虽不明朗,但在我看来,以华莱士为代表的那些为自由而奋斗的苏格兰先贤,无论苏格兰能否独立,他们的理想都已实现。因为将来无论是米字旗,还是圣安德鲁旗庇佑苏格兰的土地,苏格兰的人民早已收获了他们心中的那份自由。还有几小时,祝福苏格兰。
吕依濛 9.18 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