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爱情公寓》,还是在大学。那年北京,泡桐六月,四溢飘香,和同学漫步在校园并不宽阔的道路上,为美好的将来各自奔忙。大四期间,一心准备出国,托福和GRE早已考完,只待结果,不甚繁忙。有时躲在寝室里偷闲,邂逅此剧。
可能因为其借鉴美剧的原因,最初,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虽有抄袭之嫌,但并不生硬,还是原创居多,双线并叙的生动情节,令人耳目一新。剧中人物个性鲜明独特,当年的青春,最能引起共鸣。我是典型的摩羯座,深沉内向,性格最像关谷,生活种种却是展博,也偶有曾老师那样闷骚的时候,幻想自己是风流倜傥的吕小布,内心深处,却一直找寻属于我的那个林宛瑜。
青春的梦里,每个人都是那个孤独的根号三,不是吗?
出国前,中学同学聚会告别,一个朋友曾问我到美国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踟蹰许久,答曰:《爱情公寓》般的生活。
。。。。。。
再遇《爱情公寓》,在美已快半年,好久不见,全新的生活刚刚适应,和剧中一样,走了一些旧朋友,来了一些新朋友,而生活还是在继续。剧中一句话说得很好:“相聚和离别,仿佛一个转身,一圈接着一圈,连成生命的舞蹈,有的人,还会回来,有的人知道再见太难。”气氛恰如五月天《一颗苹果》中的歌词:“有些人经过我身旁,住在我脑中,在我心里钻洞;有些人变成相片,堆在角落,灰尘像雪一般冰冻。”客居异乡,独自奋斗,虽偶也会遇到像张益达一样的种种尴尬境遇,但人生依然是和剧中一样的喜剧。人生关口,面对和曾小贤一样的人生选择题,勇敢交出了答案,无论对错,一往而前。
朋友还是朋友,无论相距多远,时隔多久,相遇时的一杯美酒,简单的一声问候,足矣。庆幸自己能像美嘉一样,哪怕只有一张相片摆在桌前,也满怀朋友的思念。
。。。。。。
2012,《爱情公寓》迎来了回归季。而我,迎来的毕业季。
告别我的学生生涯,告别我即将逝去的青春。
我的青春,杂陈五味,并不完备,内心却感到完美。依稀记得迈阿密的夏夜,康尼岛的晚风,罗德岛的月色,还有华盛顿广场上飘来的婉转琴音,这就是我的青春,浪费却不虚度,留恋却不后悔。
《爱情公寓》满载青春,亦如青春。
2012,人类跨过了世界末日,切尔西拿到了欧冠冠军,而后青春的我也迈向了新的台阶。
。。。。。。
年初,看了《爱情公寓4》,此时已工作一年半有余。或许,早已不再年轻,看着依旧的情节,却略有酸涩之感。或许编剧汪远才气已泻,再难创新,或是为利所困。抄袭痕迹越来越明显,情节也越来越勉强拖沓。最致命的是每部结尾的衔接之处,本为高潮点睛之笔,在新一部都蜻蜓点水般一笔带过,虎头蛇尾之嫌,总有些说不出来的不舒服,胸臆难舒,一部比一部严重。推动情节发展的剧集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沦为所谓向经典的致敬,趴在功劳簿的重复。借鉴不是抄袭的托词,不是带有敬意的抄袭。我想,如果有一天当大部分《爱情公寓》的死忠们都意识到了借鉴和抄袭本质区别的时候,《爱情公寓》也就真的走到了尽头。
但是仍然,《爱情公寓4》,承载了四年的回忆,一个美丽的梦,醒来恍然发现心底那个浪漫的小清新和小文艺还存在。
。。。。。。
如果还是像前几部那样滥觞的开头,我宁愿没有《爱情公寓5》,心里幻想着一菲和小贤就定格在那一刻,拥抱在一起。
也许每个八五后九零初的男生都会选择支持一支球队,比如切尔西;都会喜欢聆听一支乐队的歌,就像五月天;都会喜欢看一部国产的剧集——《爱情公寓》。因为他们记录和存放着青春,交织着后青春的梦。
如果还有《爱情公寓5》,依旧会看,或许这就是心底那残存的青春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