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Titanic 3D》。
老实说,改成了3D,即使是Imax,和原版电影也没有很大的差别,这么说不是贬义,因为它依旧动人。好莱坞善于榨取一部电影的全部价值。比如不断拍续集,一部接一部,直到没有价值。但敢明目张胆用这种方法来直接汲取价值的,我想也只能是《Titanic》。
最早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在小学。电影的分级在美国是PG-13,但那时候怎么算也不到13岁,所以对我来说效果和R级相同。这里引用韩寒童鞋的一段文字,经历不同,感觉却颇为相似:"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泰坦尼克》,我很吃惊,因为听说里面的露丝会有点露。但老师说,没关系,是经过了教导主任制作的。我很吃惊,原来我们教导主任还会剪片子。前面那些同学看得很投入,到了露丝躺在沙发上强烈要求被画画的时候大家都不敢呼吸。随着露丝的衣服着地,屏幕一片漆黑,一只大手遮住了胶片。同学们一片哗然,原来这就是经过了制作,而且还是现场制作,太牛逼了。等露丝穿上衣服,屏幕上才重现光明,时机的掌握是天衣无缝,看来这段教导主任也是偷偷摸摸看了不少遍。当然,最难受的是,画面没有了,声音还在。"每个人都有羞涩的童年,记得当时母亲给我买了件印有Jack和Rose的T恤,一直不敢穿去学 校,怕被值周生抓,当成是奇装异服给班级扣分,想想甚是可笑。虽然那时候懵懂无知,看影片时还是能被莫名的感受触动得热泪盈眶。
如今,电影中的Jack还是那个Jack,依然帅气,Rose还是那个Rose,仍旧美丽,在影院里也还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但是,唯一的区别,不是架在眼睛前的3D眼睛,而是眼前的人,经过了十几年,屏幕前的人早已成熟,当年的莫名也早已渐渐知悉。
非常喜欢徐志摩的一首诗,名字叫《偶然》,可能是写给陆小曼的,我觉得这首诗用在《Titanic》里更为形象,触动人心: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感情无国界,爱情更无国界,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就像这首诗一样,每次读后都会引起心灵的触动,这也正是《Titanic》的成功之处。记得韩童鞋曾写过一篇讽刺徐志摩的文章,说他的诗大都写得不好,不是才子。韩童鞋是否人造姑且不论,单凭那那篇文章而言,当时韩寒是无知的,至少和他文章批判的那些愤青一样没读过志摩的几首诗,包括这首。
美国经济不景气,以前看电影从来是买了票进去,座位空得可以随便做,一次看两三场不同的电影都没人管。这次却是例外,买票前要先从所剩不多的座位中挑选座位,然后按时和大家一起排着长长的队慢慢入场,放映中不时夹杂着掌声。哭得热泪盈眶的我本以为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影片结束后观察周围才发现大家原来也和我一样泪湿沾襟。正如有些人说的,真实的泰坦尼克是冷酷的,它会永远成为历史;艺术的泰坦尼克是温暖的,它能照亮我们每个人的心。真正的艺术,是现实的升华,不娇柔、不造作,震慑人心,亘古不变。这让我想到了《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凭空编造了这个故事,国内的评价也确实出奇的好。但是我不喜欢,因为它不真实,很虚伪,甚至无耻。纽约时报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与关于大屠杀题材的、包括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比尔.古登泰格与丹.史度曼执导的纪录片《南京》等这些拍得更好、也更不刻意的电影相比,《金陵十三钗》很糟糕。这些电影制作者是有态度的,而张艺谋却身陷旧电影的迷雾之中,拒绝表达他的立场......总而言之,似乎每一次无意义的浪费总能收获一点催泪的效果,这就是拍摄《金陵十三钗》唯一正当理由。”
我会花十几美元去重温十几年前就已熟识的经典,但是我不会主动拿一块钱给张艺谋增添一丁点票房。
最后,也写一首小诗,献给Jack和Rose,献给他们的爱情,献给James Cameron给我们奉献的动人的哀歌:
也许某一天
你会偶然
轻轻翻阅
我的心
恍然发现
原来我们的心
靠的是那么近
也许某一天
你会偶然
静静回忆
我们的心
惘然发现
原来我的心
就是你的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