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很高兴今晚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一些阅读心得。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就是带脂砚斋批语的《红楼梦》的手抄本,所谓的古本《红楼梦》。这个题目起的着实有点大,自己的学识也着实不够,若跟大家说是分享这本书的心得体会,实在是有些班门弄斧,也力不从心,甚至说根本就不可能,因为红学本来就是一本错综复杂的学问。因此,我只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红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浅见和一些皮毛,请大家谅解。
《红楼梦》是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然而,我认为其他三部作品加起来,也比不上这一部作品文学水平高。它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峰,也是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人们把它当成一门单独学问来研究的文学作品。百年来,无数人痴迷于红学的研究,亦包括很多知名的作家和学者。举个例子,作家张爱玲曾经说她平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其作品《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写的真是好,然而对于曹雪芹,对于红学,她也只能是高山仰止,做一个兢兢业业的小粉丝。仔细翻其履历,她的小说皆是其前半生的作品,其后半生于美国,将近三十年,却鲜有作品问世,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作家的惫懒。张爱玲的后半生,对于红学研究,近乎痴迷,甚至放弃了写作。我不知道对于张爱玲的读者,这是不是一个遗憾,或是噩梦,一部《红楼梦》,让多少读者少读了多少张爱玲的作品,不得而知。但是,从其红学论集《红楼梦魇》的名字来看,红学对于张爱玲的影响,终其一生。
我也是这样一个更加渺小的粉丝,《红楼梦》看了十多年,每年若是有时间都会翻上一翻,每次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悟,逐渐灌注于自己的红学体系之中,然而对于《红楼梦》的见解,仍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于红学,仍然是一名初学者。选了这个题目,一直没想好应该讲什么,红学实在太鸿大浩渺了,根本没法分享。于是接下来,我只能放弃这本书的内容不谈,只从一个小小的方面,分享一下红学的心得。
众所周知,现存的《红楼梦》并不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只有前八十回存世,甚至还要少,于是引起了不少类似张爱玲这般的唏嘘和怅恨,惋惜《红楼梦》的残缺。然而,这种残缺亦是一种美,可以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探索的空间,这也是红学能成为一门学问的一个重要原因,犹如断臂的维纳斯,更是一种吸引人的美。近代红学的研究,于我看来,最大的成果,一是关于作者曹雪芹,以及其生平、家族背景的考据,再来便是脂砚斋批语的发现和探析。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探索出很多遗失的内容,恰似维纳斯的断臂,以及隐匿于风月宝鉴背后真实的故事和原笔原意。时间有限,这一问题也过于庞大,我今天,只想浅尝辄止,触碰一下维纳斯断臂的大致轮廓。
所以,我今天想探索的是,《红楼梦》究竟是一部完整的作品,还是一部未完成的遗作,而原本曹雪芹计划的《红楼梦》,应该是多少回。
那么我们先讨论一下第一个问题,《红楼梦》究竟写完没有?其实,首回正文中已有明确的记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攥成目录,分成章回”,按照正文的说法,可见《红楼梦》的全文已经基本完成,至少章回目录业已完成,十年间,也做了大量的批阅和增删工作,是一部完整的作品。我们也可以从脂批的到佐证,从只言片语中找到许多八十回后的回目和内容,比如“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凤姐扫雪拾玉,花袭人有始有终,甄宝玉送玉,卫若兰射圃等等,不可胜数。由此推测,《红楼梦》应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只是八十回后的内容失传了。
然而,紧接于后,批示这部分正文的批语却不禁令人唏嘘,耐人寻味,这条批语是这么说的: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对于这句批语,向来有不同的断法和解释,甚至用这条批语来推断曹雪芹的逝世日期,至今仍有争论。然而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书未成”,曹雪芹便已经去世了。由此来看,《红楼梦》则又自然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
然而,这样的论断看似矛盾,而又不矛盾。如今翻看现存的所有《石头记》抄本系统,都残存着许多尚未完成的增删、批改任务的影子,比如:许多章回并未写出确切的回目,甚至分出章回,像十七-十八回,七十九-八十回,都是两回并做一回传世,尚未完成回目的划分,而今看到的回目则是后人所加。又比如,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原本前半回的题目应该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是天香楼一节直接被作者删去了,造成了这前后数回的文字很多地方并不连贯,秦可卿的人物形象也不饱满,去世的原因也莫名其妙,显然曹雪芹对于这部分文字还有许多增删后遗留的补写工作要做。又比如,第二十四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回末则直接丢失了大段文字,薛宝钗、黛玉、宝玉的灯谜全部缺失,幸而于脂批中,身为评书人之一的畸笏叟凭借记忆补全了宝钗的灯谜,然而宝玉和黛玉的灯谜却永远湮没无闻了,究其原因,此段文字和诗,是丢失了,还是并未完成,向来有不同的看法。然而,此处的的脂批给出了一个答案: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可见,此处的内容和缺失的灯谜,曹雪芹生前很可能尚未完成。又比如现存的前八十回内容,已经能确认的回目,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第六十七回《馈土物颦卿思故里,讯家童凤姐蓄阴谋》,七十九、八十回《薛文龙悔娶河东狮,贾迎春误嫁中山狼》等,这些回的文字,内容或粗鄙,或简略,或俗艳,或啰嗦,文笔稍差不说,甚至有些地方连人物的称谓、态度、行为都很有问题,不合情理,几乎可以断定这些文字不是曹雪芹所写,甚至回目都不是原有的风格,皆是后人的补写。至于这几回是迷失了,还是只有大致框架的文稿留存,甚至根本就没有完成,就不得而知了。 又比如,书中的一些人物,如巧姐、茗烟、彩云,甚至连名字和情节都未定稿,不一而足。
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仅仅是一个过渡的稿本,八十回后的文字,因为某些原因,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而前八十回的内容文字,亦有很多需要批阅、增删、修改的地方。
然而我认为,基本上,整个作品,曹雪芹是写完了的,包括八十回后的文字。对于这点,其实可以佐证的地方很多,我就不多说了,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第十八回中有一段批语,谈及警幻情榜,是这么说的:“至末回警幻情榜,方知正副、再副及三四副芳讳。”别的不说,仅从“末回”二字,便可知,至少脂砚斋是看过完整的全书的,而于曹雪芹生前,内容和回目是完成了的,尚未完成的,仅仅是精益求精的批改和增删的工作,看来,对于这样一部不朽的伟大著作,十年的时间仅仅是白驹过隙,沧海一粟,而“增删五次”还远远地不够。
以上,就是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既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全书回目内容大致完整,那么,我们便可以继续讨论下一个问题,《红楼梦》究竟有多少回呢?
有人会说,自然是120回了。《红楼梦》前八十回作者曹雪芹,后四十回作者高鹗,这是大多数对于程伟元、高鹗程甲本、程乙本续书问世后对《红楼梦》的印象,但这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从正文和脂批中我们看不到丝毫的语意和线索能证明全书的规模是120回。相反,从些许脂批中,我们能够看出对于全书回目不同的些许端倪。
其中,于第四十二回回前,有一个极重要的脂批,内容是这样的: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钗黛合一”这个高深问题我们今天不做讨论,仅仅根据这段文字,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38乘以3,便知全书不会超过114回,四舍五入,把“有馀”的回目去掉,恰是110回,于是,《红楼梦》全书是110回,这一更为“准确”的说法便跃然纸上,成为红学爱好者的观点。
然而,110回的说法是正确的吗?肯定也不是。其实,弄清《红楼梦》究竟有多少回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需求诸于书中的文字和内容。于此处,我们可以思考两个小问题:第一个问题:八十回的内容,如果让你分几个部分,相对独立的单元,你想怎么划分?第二个问题:如果选出一个回目,做为全书的盛极而衰的转捩点,在此回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在此回中,繁盛至极,在此回后,描写渐渐悲凉,乃至抄检大观园,中秋发悲音,这一回是第几回呢?
大家可以好好思考一下。
先说,第一个,其实,喜欢《红楼梦》的人只要细读文字,都可以发现全书结构的严谨。对于第一个问题,于我来说,以九回为一个单位,是非常恰到好处了。大家细细想想全书的内容,是不是这样:1-9回,全书并没有进入正文,直接描写荣国府、大观园的生活,宝黛的爱情,更多的是侧面描写,为后问的铺叙:顽石补天的神话,冷子兴、贾雨村的侧眼,黛玉进贾府、宝玉游幻境,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都不算全书的正文,都是借这些文字,交代书中的人物,宁荣二府的背景。10-18回,亦没有写到大观园的平时生活,却着重描写了两个重大的仪式,秦可卿的葬礼,元妃的省亲,总体描写了贾家于其时的盛极繁华。从十九回开始,则开始了宝黛钗的正文,九回一个单位的结构更加明显,从19回到54回,用四个九回的文字描写了整整一年荣国府、大观园的日常生活。有人也许会问,这三十六回,我读了个大概,但并没有读出明显的结构来啊,其时,这还是读的不仔细。仔细分析,这三十六回,恰恰发生于同一年,而每九回,便是春夏秋冬中的一季,每一季中都有各自喜怒哀乐的故事。二十三回中贾宝玉写的四首即事诗,恰是宝玉对这一年生活的感味。而55-63回亦是大观园的平时生活,但某些弊端和丑事便渐渐若隐若现,忽暗忽明,64-72回着重描写了尤三姐、尤二姐的故事,宁荣二府的丑事已经可以借由柳湘莲直言不讳地说“只有两座石狮子是干净的”了。而从73回开始,贾府已经从内部开始抄检大观园了。
所以,不得不说,以九回为一个单元来划分《红楼梦》,真的很精妙,这也应该是曹雪芹的本意。
至此,对于第二个问题业已不言自明,全书转捩点自应是第54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贾府除夕祭宗祠,元宵开夜宴自是全书的盛极的高潮,之后便渐渐衰落,尤为明显。
这两个问题讨论完毕,全书的回目总数,想必大家于讲解中,细细思考,早已明了:九回为一个单元,54回为全书的转捩点,再次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54乘以2,或是9乘以12,正是108回,曹雪芹原本便计划用12个部分,12个9回,描写一个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大悲剧,十二,亦照应了全书另一个名字《金陵十二钗》,不用整数结书,亦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一种别样的结构之美。而后面迷失的三个单元,参考结构的对称,很可能是一个暴风骤雨、悲天悯人般的大悲剧,而林黛玉,很可能便会便《芙蓉女儿诔》写就的区区数回之后,便会匆匆而逝。
通过以上简单的分析,可知全书的结构精妙异常,自是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十载的功劳。而就在本书逐渐接近于大悲气氛,黛玉马上香消玉殒之时,之后的内容便不见于世,是有意或无意,亦值得深思......
至此,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已经得出了我这次分享得出的结论,《红楼梦》,或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一部108回的,以9回为一个单元,结构精妙对称完整作品。
以上便是今天我对于红学的研究的分享,粗浅至极,仅仅讨论了红学的一个问题,《红楼梦》一共有多少回,以上讲述出于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以前读了一些周汝昌的著作,受了不少启发。希望以后有机会还可以和大家继续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