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接到一个广告电话,内容是美国移民,不到40万美元,问我是否感兴趣。想想刚回国的时候,一段时间确实很想回美国,回纽约,但短短的两年多下来,期间数次返美的机缘,都已巧妙闪躲,加之北京固执、呆板的户籍、住房制度,早已将我陷于深深的围城之中,而今于我,移民是不可能移民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移民的。然而,这通电话过后,却引发了些许的回忆。
记得几年前,还在纽约,刚刚毕业,刚开始工作,搬到BayRidge,和一个学长合租一个House的二层。学长学的是金融,在MetLife工作,而我在一家RealEstate集团做FullStackDeveloper。说得好听是全栈工程师,其实就是除了美工PS切图,其他前后端设计代码的工作全部要亲力亲为,一个人要兼顾维护七八个子公司的网站和平台系统,期间还自己利用开源代码开发了一个CRM系统,以应付公司的一个所谓的北美银联标识推广计划的项目,而今想来,这个工作量着实有些不可思议,与微薄的工资相较,近乎剥削。彼时的我,着实兼“懒”且“宅”,实在不愿离开纽约,在准备大公司的面试之前,这份小小的工作对于一个拿着OPT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也不算鸡肋。就这样拖拖拉拉、忙忙碌碌了大半年的时间,算不上充实,现在细细品味确小有意义,饶有趣味。记得之前写的一首小诗里的一段,颇合当时的心境:
“……
我有一瓢酒,何以慰风尘。
异乡故人少,徒劳饮空樽。
飘零三载凭柯烂,对月形单羁旅人。
羁旅难耐西风冷,白雪歌罢觅知音。
晓夜归巢万籁寂,亲躬杂芜时将寅。
拥街车辚辚,闹市影莘莘。
委身于墙道,浮沉唯孑身。
……”
有些跑题,切回来。当时我住的地方离上班地方有些远,路途有些曲折,坐地铁要一个多小时,纽约不是北京,北京一个多小时的上班路程很正常,且更拥挤。纽约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如果化作直线距离,早就身处新泽西或是康涅狄格了。其实,若是开车也就半小时的路程,无奈当时没有driverlicence,只能选择绕来绕去的地铁。于是很早就要早起出门,同租的学长亦要早起,洗漱时间难免重合,难以调和,我和学长都是个内敛得笨口拙舌的人,忍耐力又强,于是就这样不方便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学长跟我说下个月就搬走了,交了女朋友,在Manhattan的downtown买了一处Apartment,问了价钱,大约40万美元左右。当时由衷佩服,心想自己什么时候能挣这么多钱,什么时候自己能买房啊。
时间白驹过隙,于今并未隔多久,算来也就一千多天的距离。40万美元,于美国,可以移民,可以买房,宽闲有余,于北京,却捉襟见肘。而今的4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在北京应该买不到什么像样的房子了,而自己房子的价值,亦将将抵得上彼时学长的三套。于此,我真不知该感慨北京现代化程度甚于纽约,还是该慨叹天朝CPI指数的速度。以前还不时愤愤青,写写文章,吐槽一下房价,自从微信被封号后,我便温顺了许多,渐渐接受了“房住不炒”的房价,亦发现了不少社会主义的优越及美好。
时间如流水,一切事亦如流水,顺势而为,自然水到渠成,包括买房之类的事。人不在纽约,姑且心向纽约就好,向使还在纽约,多年来可能仍是一成不变,工作之外于江边跑跑步、下下围棋、调侃调侃川普,如是而已,不若而今这般不自觉地被推着日新月异。
又跑题了,换回来。我感兴趣的事情很多,经常一段时间踯躅痴迷于一件事,很多都是跟周遭境遇的影响有关。好比前一段,感兴趣的知识,就是北京的区域地理,小区楼层的排布,户型的格局,以至阴阳风水秘术种种,很长一段时间,确实钻研得乐此不疲,专业程度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某家、某某某家旗下的许多经济人,做中介不合格,做鉴房师肯定是绰绰有余......再而今的兴趣又渐渐转移,更喜欢逛逛居然之家,或是宜家家居,看看装修笔记了。
至此,回归正题,列一个小清单,录一下自己想买的一些家居、电器,留给几个月后的自己,以做备份:
1.一个带指纹识别和密码功能的电子锁和防盗门
2.一套做工说得过去的布艺沙发
3.一台65寸的曲面电视
4.一台附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
5.一个四开门的冰箱
6.一个日本产的榧木围棋墩和蛤碁石
7.一个超薄的实木鞋柜
8.若干飘窗护栏
目前能想到的必需品是这些,其中第六项需要普林斯顿的某位小伙伴,路过日本时帮我代购一下,若看到此处,先行谢过,代购费就免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