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不久前,跟一个稍微有些上了年纪的女生去书店买书,自然谈论到了读书的话题,我向其推荐的书其基本都是一知半解,为表明其年轻时并不肤浅,便列举了当年喜欢读的书的作者,这其中包括安妮宝贝。说实话,我并未读过安妮宝贝的文字,因为这种过于女性方向的文字并不十分适合“直男癌晚期”重症患者阅读。于是便模棱两可地随意敷衍拍马:安妮宝贝的书挺好,适合女生看,现在也可以再买几本读读,充实生活。谁料其突然嗔怒,义正言辞道:有什么好的,年轻时候不懂事看这么“作”的书,难道现在这么大了,还看这么“作”的书吗?
当时的我一脸黑线,内心不禁吐槽:大姐,您以为您现在就不“作”吗?作,一声阴平,东北话,一般用来形容某人处事方式的过分,以至无理取闹,言简意赅,带着颇有些无奈的意味。可能用这个词,或是字来形容一些女作家笔下的一些女主人公是再形象不过了,亦包括安妮宝贝。当然这是他人的风评,并非自己的判断。但当看完了电影,回味下片中周冬雨和马思纯表演的情节片段,刨除情感,仅剩理智,作这个形容词当真是形象得体无完肤了。
然而,这里的作,于我,绝非贬义,甚至有些可爱、纯粹、真诚。女生的内心世界实在是过于复杂、精深,感性、多情,可能我这辈子都难窥万一,尤其是两个女孩子一起的场面下,我仿佛永远无法从二人充满笑意的眼神,亲切的言语下读出些许内心的文字,哪怕是大致的方向。着实是目前为止遇到的最艰深的学问,久而久之,所幸便自暴自弃,不再探究,或是有意的敬而远之。看这类影片,文学作品,读得不认真,感情不细腻,细节把握不准确,是很难体味其中的真正的精华。小确幸,我读过《红楼梦》,虽然是以红学研究的角度阅读把握,倒也能对这类细腻文字、影音感知一二,一窥门径。
这注定会是一篇很差的影评。对于电影的内容,实在不是我的专长,请容许我不多做评论,于我来说还是蛮好看的。对于两位主演的演技,还是十分到位的,尤其周冬雨,算是突破了自己的戏路。如果就青春文艺片这个类型来说,《左耳》是马思纯的代表作,周冬雨的则是《同桌的妳》,二人在本片中的表演跟各自之前都截然不同,若在观影之前,可能多数都会同我一样的感觉,七月和安生的角色,或许互换过来才不违和。但实际观影下来,总的感觉,二人的演技可圈可点,互相蹭出火花,之前诟病质疑二人演技的人,或许可以静默一段时间了。
今年的电影市场,不比去年,或许是受了经济环境的影响,去年这个时候,动辄上十亿级的电影已难觅踪迹。在这个档期,《七月与安生》算是一部高质量的佳作,但其自带的小文艺气质,注定难得高值票房。若作为纯粹的文艺片,可能曾国祥的这部作品难掩其商业气息。但若作为这些年渐渐流行的青春怀旧片,这部作品亦算阳春白雪般的佳作,之前的一些青春片与之相比,稍有骤然失色之感。一句话,这部电影算是近期小众影片中的牛耳吧。
之前想看这部电影,只是因为单纯喜欢周冬雨。鉴于影片的质量,亦算是有了些小小的惊喜,只要其不效尤之前一些影片,将其制成3D特效,与同档期的《星际迷航3》竞争,玩笑话。
七月,本应骄阳似火,而安生,却总未安于此生,二者的性格如此颠倒反差,却又注定各自的命运。“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面对喧扰的生活,你是选择做七月,还是安生呢?可能有时候真的要“作”上一回,才知道什么是诗,什么是远方的田野。@沂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