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一周年,中国的经济开始无力的下滑,与之鲜明对比的,却是打了鸡血般上窜的房价。
这一切自然都要感谢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既得利益者自是欢欣鼓舞,因为这实在是一个好政策,坐拥土地资本,躺在床上,数十至百万的红利便冲天而降,乐享其成。而本就与房无缘的光脚青年,北上广的诸多北漂,更是乐得做一个吃瓜群众,虽然坚忍的生活并不能“葛优躺”,但也不妨于生命的间隙处瞧瞧热闹。所谓的“去库存”当然是一个极好的政策,只是苦了那些真正意义上,或是说世界普世价值眼中的”中产阶级”……
五月份的时候,曾经买了一处房,托链家签了合约,但因为房子本身地点、楼层的原因,再加上自己想回美国之类虚无缥缈的想法,最终征求家里意见,还是厚着脸皮,耗费了一番精力,和业主解了约。虽然没有经济损失,但顾及到上个月再次疯长的房价,感觉还是亏了。
更可悲的是,无论自己主动与否,房子恐怕还是要买,无论涨成什么样,是否回美国。很讨厌这种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但被这“无形的手”牵着的,又何止千万……记得数月前于公交车上,偶尔听到两个老北京爷们儿在那侃大山,吐槽油价、房价等等,有的没的一大堆,着实没什么营养,但其中的一句,大意是“人家美国千方百计地支持你成为中产阶级,而中国却想方设法地阻止你成为中产阶级”。有些共鸣,想想自己之前在美国生活时的所见所闻,可能真是这样。
中产阶级靠的奋斗努力,而不是什么政策红利。2014年以前,欣欣向荣的互联网产业,创业的浪潮随着资本寒冬渐失光彩,一句“去年与其于中关村拼死创业,不如用这些创业资本买上一套房的利润来得更多”的调侃,渐成现实。不知是可笑,还是中国经济现状的可悲。
谙熟当代共和国史的话,当知其进程,十年一个样,属于房价的历史,仿佛马上十年,不知将来会如何呢?
最近在读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在我看来并不十分文学的《村上朝日堂》,短小精悍,寥寥数语,却富有生活的哲理和趣味。其中的一篇谈及了泡沫时期日本的房价,其中的结语,令人沉思:”如今既没钱而又不想上班的青年到底走怎么样的路呢?毕竟我曾是其中的一员。现在死气沉沉社会状况让我十分担心。逃路越多越是好社会,我想。”
至少,我还有诸多逃路,目前不必顾忌眼前的苟且。可是,其他更多人于远方田野的逃路又在哪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