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就是中心思想。 在来美国之前,就常听长辈同学嘱咐在美国的安全问题,记得其中以个同学说到,很多同学高高兴兴来到大洋彼岸,最后都变成一个个小盒回到祖国。来到美国之后,才发现这不是玩笑。 在美国大部分时间在大部分地点都觉得很安全,但也有例外。记得10年的一个夜晚,我的一个哥们在Brooklyn的一个华人还算比较多的街区被一群黑人追了几十条街,多亏跑得快,最后躲进地铁里才安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位同学现在想想还后怕,多年来一直在Queens住,不敢涉足Brooklyn。我的另一个好…
题目就是中心思想。 在来美国之前,就常听长辈同学嘱咐在美国的安全问题,记得其中以个同学说到,很多同学高高兴兴来到大洋彼岸,最后都变成一个个小盒回到祖国。来到美国之后,才发现这不是玩笑。 在美国大部分时间在大部分地点都觉得很安全,但也有例外。记得10年的一个夜晚,我的一个哥们在Brooklyn的一个华人还算比较多的街区被一群黑人追了几十条街,多亏跑得快,最后躲进地铁里才安全,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位同学现在想想还后怕,多年来一直在Queens住,不敢涉足Brooklyn。我的另一个好…
人间四月天,清明已过,无论春分,本应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然而东海岸地区和往年一样迟钝,春风依旧寒冷刺骨,不忍拂面,可见农历的节气用在西方并不科学。 几天前,又参加了Brown的围棋社活动。NYU没有围棋社团,只是在一次Brooklyn Go Club的聚会上认识了一个Stern的韩国同学,学棋只有短短几个月,勉强达到了1dan,可以下下,又不经常来往。加之在美国下棋经常无故断网,qq、弈城的号都已打到四段以上,只要一断线基本就要降段,心疼不已,于是再也不敢轻易在网上下棋。所以渐渐的有时间就去…
今天去看了《Titanic 3D》。 老实说,改成了3D,即使是Imax,和原版电影也没有很大的差别,这么说不是贬义,因为它依旧动人。好莱坞善于榨取一部电影的全部价值。比如不断拍续集,一部接一部,直到没有价值。但敢明目张胆用这种方法来直接汲取价值的,我想也只能是《Titanic》。 最早知道这部电影,还是在小学。电影的分级在美国是PG-13,但那时候怎么算也不到13岁,所以对我来说效果和R级相同。这里引用韩寒童鞋的一段文字,经历不同,感觉却颇为相似:"我上学的时候,学校组织看《泰…
Providence是个小城市,毗邻纽约和波士顿,说它小是相对于这两个城市来说的,夹在两个巨人之间,如果没有相当的名气和历史文化底蕴,就算再大的城市都会在巨人的阴影下湮没无闻,而且是双重阴影,哪怕它是罗德岛州的首府。最近网上有个纽约留学女很红,在纽约华人心中地位俨然要和凤姐持平,仔细查了她的资料才发现,她原来是在Providence上学的。想想也是,如果她诚实地给自己起个中文网名,直接音译就得叫普罗维登斯留学女,太土,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非洲留学,按意译应该叫天命留学女,有点过于霸气。按照另一个意思翻译可…
一 到达迈阿密,已是午夜。 刚下飞机,便依稀感受到夏夜的气息。纽约的春寒最是烦人:已近四月,脾气仍像七八岁的孩子,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倘若今天有了几分春意,兴致盎然地准备换上短衣,明天必定风雨交加,更有甚者再添上几场雪,用严酷的事实来证明雪莱的《西风颂》在这里是多么的不适用。而来到迈阿密,就像贪玩偷懒的孩子在学期末被告知考试取消,躲过了本来必须经历的一劫,直接赢来假期。看着周围附近人们清爽的穿着,再低头看看自己厚重的穿戴,恍然大悟:原来由冬入夏,仅仅是绵延的东海岸一千多英里的距离,如此简单。…
“3月23日,因医患纠纷,哈尔滨市发生一起血案,一名男子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当场刺死一人,致伤三人。血案发生于17时许,记者赶到该院住院处5楼时,现场已被警方封锁,任何人不得进入,旁边病房里陪护的家属正聚集在走廊里议论,不时有红肿着双眼的护士走过。据该院一名医生介绍,被刺死的是一名实习的研究生,姓王,20多岁,已经考上了香港一所大学的博士。三名伤者中,一个在骨科接受治疗,一个在整形科接受治疗,颈动脉受伤的那名医生还在ICU监护中。据初步了解,行凶者是一名18岁的男子,而其家属已出院9…
最近发现人人网有一个“日志导入”的功能,于是便打算把新浪博客中的文章导入到人人。但是经过实际操作才发现这个功能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性化,只能导入博客中的前二十篇博文,其他的博文一概无视之,几经调试无果后终于被迫放弃。这几年,有一笔没一笔写的东西大部分都贴在博客上,而最近两年用人人网渐多,文章大部分发在人人上,或是两个平台各发一遍,所以这个所谓的“导入”和复制粘贴基本没什么两样,把人人的二十篇日志再原封不都地重新发布一遍,别人不骂我装13才怪。 写的东西确实没有什么文学性,对别人来说毫无意义,但是…
姚宇,你不认识我 我,也不曾见过你。 我好悔 未能及时认识你 毕竟, 我们来自同一个家乡 我们求学在同一个城市 我们有着相同的American Dream 但是,我们却有着不同的命运 我好恨 恨自己不能站在暴徒的对面 夺下他手中带血的铁棒 阻止那发指的恶行 我好怨 怨自己没有胆量 怨和自己一样的同胞 为何远望自己的兄妹被欺凌 从冷觑的眼光看到的只是事不关己 哪怕仅仅及时用手机按下简单的三个数字 竟然是是世界上最难做的事情 今夜星星为你落泪,明晨草木为你含悲 请接受一个陌生人向天堂送去的遥祝 魂兮,归来。 后记: …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间李燕老师的葬礼已经过去整整一周年了。周年祭,人们习惯手持一束鲜花,来到逝者的墓前,回忆悼念,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不具备这个条件,只能在夜深人静之时,点上一支香烛,轻轻地回忆,用心去凭吊。 翻翻以前的日志,有一篇回忆高中老师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有关李燕老师的: “李雁,哈尔滨市最有名的化学老师,相信大部分同学都会认同吧,和王老师一样都是精力极其旺盛,周六周日要比平时还要忙,教书育人嘛,“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感觉工作强度应该和新东方的老师差不多吧。听师妹说李艳当年…
最近,每次跟家里视频,老妈跟我谈论的首当其冲的话题就是OPT。“OPT办了吗?”“OPT一定要办啊!”“抓紧时间办OPT,很重要啊!”仿佛办OPT才是我这几个的主要任务。后来才反应过来,老妈一定是把OPT当成工作签证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提醒,真是爱子心切啊。 想留在米国,但是不想为此在这徒劳地浪费时间。本人办事有些拖沓懒散,但是慢慢地,也可以说稳稳地,为工作所做的准备已经渐渐完善了,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工作就是这样,劳资双方都要互相顺眼。东风啊东风,你何时能够飒然而至呢? …